RSS

【2025年置業指南】首次買樓必讀!5大重點助你避開陷阱,安心上車!

【2025年置業指南】首次買樓必讀!5大重點助你避開陷阱,安心上車!

對很多香港人或移民家庭來說,擁有屬於自己的一間屋,是人生的重要里程碑。不過,首次置業往往會遇到許多疑問和挑戰——不論你是在溫哥華、多倫多,還是香港置業,缺乏經驗很容易中伏。

如果你正準備首次買樓,這篇文章將為你詳細分析5大關鍵注意事項,助你從選樓、申請按揭、做樓價估值到交樓流程,一步步踏實買到心儀的物業!

一、首次置業預算與負擔能力評估 — 唔好只睇銀行批到幾多

很多人買樓最關心:「銀行會批幾多?我最多可以借幾多?」但其實,你能借幾多並不等於你應該借幾多。作為首次置業預算的一部分,你應該先了解自己真正可負擔的供款水平,而唔係一味追求最大按揭額度。

建議做法:

  • 先計自己的「每月可負擔供款」,一般建議佔你家庭每月淨收入的 30–35%以內。

  • 留意 加拿大按揭壓力測試(Stress Test),即使銀行利率低,你仍要通過較高的模擬利率還款能力測試。這項制度主要係確保借款人即使面對利率上升,仍然有能力供樓。

  • 除咗樓價之外,你嘅買樓開支預算仲應包括一系列額外雜費。首次置業者經常忽略這些成本,結果收樓前才發現資金不足,導致壓力爆煲。:物業稅(Property Tax)、水電煤、管理費(Strata Fee)、保險、維修基金等等。

二、申請按揭前要做足準備 — 唔好買完先發現唔批loan!

按揭貸款批核係買樓過程中至關重要一環。好多首次置業者誤以為出咗 offer 就萬事妥當,結果在未申請按揭預先批核(Mortgage Pre-approval)之前就急於落 offer,最後卻發現批唔到貸款,損失按金,甚至惹上法律糾紛。

建議做法:

  • 預早3–6個月整理財務紀錄,包括收入證明、稅單、信用報告等,為整個按揭預先批核流程做好準備。

  • 申請按揭預先批核,了解自己實際可借金額、利率範圍及銀行對你信用狀況的評估。這不單止提升你出價時的競爭力,亦能讓你更安心計劃購買哪一類物業。

  • 了解如何提高按揭批核機會:例如減少信用卡負債、避免頻繁查詢信用紀錄、保持穩定收入來源等,都有助提高銀行對你的信心。

  • 注意信用評級影響按揭條件:若你信用分數偏低(如低於680),可能要面對較高利率,甚至被主流銀行拒批。定期查看及改善個人信用評分,對申請按揭非常重要。

三、選樓要理性 — 地點、樓齡、潛力要全面睇

對於首次買家而言,選擇合適的物業比一味追求最平或最貴更為重要。唔係貴就代表好,也唔係平就一定抵,關鍵在於是否真正適合你的生活需要同埋財務狀況。

根據本地多位地產經紀嘅買樓選址建議,以下幾個因素值得特別留意:

選樓建議考慮因素:

  • 地點便利性:首選係交通方便嘅地段,如靠近 SkyTrain、主要巴士路線、學校、超市或社區中心。根據過往成交數據分析,地段對物業保值同升值影響最大,尤其是家長買家更會考慮「校網效應」。

  • 樓齡與保養狀況:如果你考慮買二手樓,樓齡超過20年以上的物業要特別留意保養情況,例如有冇做過屋頂或水喉電力系統維修。舊樓雖然有時樓價相對吸引,但日後維修開支可能更高。

  • 物業類型與管理費:常見選擇包括Strata公寓與Freehold物業。Strata(即分層管理大廈)通常有共享設施如健身室或會所,但管理費較高,亦要接受屋苑規章;Freehold獨立屋則擁有更多自主權,但需要自行處理維修與保險問題。了解Strata和Freehold分別,有助你揀啱合適類型。

  • 潛在升值能力:選區時除咗睇樓價外,亦要睇社區發展潛力,包括區內有冇大型建設項目(如新鐵路線、商場、學校)、人口增長趨勢等。近年不少買家都會搜尋溫哥華買樓地區比較相關資訊,了解唔同地區租金回報、升值潛力及生活機能。

四、買樓程序與時間線——唔想甩漏?記住呢個流程表

買樓唔係即日事,整個過程牽涉大量文件、財務安排與時間配合,特別係首次置業者,更要清楚知道每一步要做啲咩。由揀樓、落 offer、交按金、做估價、律師處理過戶,到收樓入伙,整個加拿大買樓流程一般需時約 1–3 個月,甚至更長。

唔少新手買家都會問:「買樓要幾耐時間?」「邊一步最容易出錯?」其實只要清楚以下首次置業步驟流程,配合專業地產經紀同按揭顧問,買樓一樣可以好順利。

一般流程如下:

  1. 了解預算及申請按揭預先批核(Mortgage Pre-approval)→ 確保自己有足夠財務條件,避免日後無法批按揭。

  2. 睇樓、比較地區與物業類型 → 可參考不同社區資料,視乎你係重學區、交通便利、升值潛力,還是樓價可負擔性。

  3. 找地產經紀落 Offer → 一個有經驗的地產經紀會幫你爭取最好條件,包括價錢、成交期、保護條款等。

  4. 談判後接受 Offer(含 Subject Clause) → 常見的 Subject 包括按揭批核、屋況檢查、估價、律師文件查核等。

  5. 做屋況檢查(Home Inspection)與估價(Appraisal) → 了解樓宇有冇潛在維修問題,亦可用作同銀行確定按揭額度。

  6. Subject Removal(解除條件)與支付按金 → 一旦解除條件,就要支付第二期按金,買賣就正式成立。

  7. 找律師處理過戶(Conveyancing)與房屋保險安排 → 律師會準備過戶文件,同時處理貸款與稅項。

  8. 收樓當日辦理交接與入伙 → 準備好水電轉戶、郵件轉址、新屋檢查等程序。

五、避免中伏與隱藏成本——唔好以為淨係交樓價就夠

對於首次置業人士嚟講,最大誤解之一就係:「有樓價首期+銀行批咗按揭就買得起樓!」但事實係,除咗樓價之外,仲有一大堆買樓隱藏成本,如果事前冇做好預算規劃,好容易出現資金周轉困難。

以下係買樓常見但容易被忽略嘅開支:

⚠️ 常見隱藏開支:

  • 律師費(Legal Fees):處理買賣合約、按揭文件及過戶手續,通常約 $1000–2000。

  • 房屋保險(Home Insurance):銀行批出按揭前,必須購買保險,視乎地區、物業類型及保額而定。

  • 屋況檢查費(Home Inspection Fee):建議所有買家都進行,約 $400–600,可避免買入後才發現結構或設施問題。

  • 估價費(Appraisal Fee):銀行批出按揭前會要求第三方對物業進行估價,費用約 $300–500。

  • 土地轉讓稅(Land Transfer Tax):根據樓價及地區收費。例如喺卑詩省(BC),若樓價超過特定門檻,稅率亦會提高。幸好,政府設有Land Transfer Tax 豁免計劃,符合資格的首次置業者可申請豁免,節省一筆開支。

  • 裝修與基本家電費:部分樓盤交樓時冇電器、燈具或窗簾,新買家需自行添置及安裝。

貼士:

  • 預留樓價以外 至少5% 資金 作為額外雜費,包括上述各項費用及其他突發支出。

  • 查清楚你是否符合首次置業政府資助或退稅優惠條件,例如:

  • 首次置業者稅務抵免(First-Time Home Buyers' Tax Credit)

  • 免稅儲蓄帳戶(First Home Savings Account)

  • Land Transfer Tax 部分或全額豁免

  • 如果買入 Strata 物業,記得查閱屋苑近期財務報告,了解有無潛在大維修計劃或管理費即將上調情況。

小結:買樓唔只係金錢決定,更係一場知識與心理準備戰

買樓係人生重大決定之一,特別是對於首次置業者,更加需要做足功課、計清楚每一步。有經驗的地產經紀與按揭顧問,可以幫你避開好多陷阱。

記住:你買唔買得起一層樓,不止在於你銀行戶口有幾多錢,而係你有冇真正了解風險、流程與持續負擔能力。

---

✍️ 作者簡介:

Keita Yuen(原家俊)

何欣卓地產團隊市場部經理,專注追蹤大溫地產市場動態。擁有多年地產及數位行銷經驗,曾策劃多場首次置業講座及市場分析影片,致力用最通俗易明的語言,為買家們提供實用置業建議。

Reciprocity Logo The data relating to real estate on this website comes in part from the MLS® Reciprocity program of either the Greater Vancouver REALTORS® (GVR), the Fraser Valley Real Estate Board (FVREB) or the Chilliwack and District Real Estate Board (CADREB). Real estate listings held by participating real estate firms are marked with the MLS® logo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listing includes the name of the listing agent. This representation is based in whole or part on data generated by either the GVR, the FVREB or the CADREB which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for its accuracy. The materials contained on this page may not be reproduced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consent of either the GVR, the FVREB or the CADREB.